教学科研平台
一、发展历程
医学检验实验室自2006年创建以来,历经十七载深耕细作,已发展成为集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平台。2007年8月,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并设立临床检验诊断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标志着实验室学术地位的跨越式提升,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实验室积极参与国家“863”项目合作,进一步拓展了科研视野与合作渠道。2015年,获批国家临床药理基地,为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2022年,荣获山东省高校“感染病精准诊疗与创新转化工程研究中心”,彰显了感染病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2024年,成功获批教育部“医学检验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在教学科研融合创新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二、基础设施与技术平台
实验室现拥有建筑面积1668平方米,功能布局科学合理,构建起“教学实验区—科研创新区”一体化平台。教学实验区配备显微互动与虚拟仿真实验室、临床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临床生化免疫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与输血实验室、病理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可同时满足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的全流程实验教学需求。科研创新区设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原微生物等独立科研单元,配备Luminex液基芯片检测系统、实时定量PCR仪、凝胶成像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倒置荧光显微镜、超速离心机、酶标仪等1000余万元高端设备,涵盖基因检测、蛋白分析、细胞培养等全链条技术平台。
三、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承担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两大专业14门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构建起“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年均开设100余项实验项目,年教学工作量达8万人时,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两届检验技能大赛,首创“理论考核+实操竞赛+案例分析”三维评价体系,累计培养技能竞赛获奖学生120余人次,其中1名学生斩获华东六省一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大赛金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构建“导师制+项目制+竞赛制”培养模式,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8项,孵化学生科创团队23个,形成“以赛促学、以研促创”的良性生态。
四、科学研究与创新转化
实验室以“病原体基因诊断与治疗”为核心研究方向,在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的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在结核分枝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等重大传染病领域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级重点课题20余项,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科研链条;发表科研论文105篇,其中SCI收录52篇,中文核心期刊53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
展望未来,实验室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医学检验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