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研室概况
临床分子诊断学教研室成立于2015年1月,历经十年砥砺深耕,构建起“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持续改进”三位一体的创新工作机制。2022年,教研室荣获校级思政育人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再度获评校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校企协同育人”的鲜明办学特色,其教学改革成果更是喜获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充分体现了教研室在教学领域的深厚积淀。
二、师资队伍
教研室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博士学历教师占比71%,学缘广泛,覆盖重庆医科大学、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团队拥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1人、鸢都学者特聘专家1人,形成了“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的梯队结构,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教学工作
教研室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聚焦于学生主体,积极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知识运用的能力,助力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在此基础上,教研室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体系,以及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研室承担着丰富的教学任务,涵盖研究生课程《科研相关技术及进展》《临床检验诊断学》,以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临床分子生物学与检验》《医学生物信息学》《IVD试剂研发》等11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凭借其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扎实的教学内容,被评为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及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临床检验诊断学》课程入选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IVD试剂研发》等校企合作课程有效促进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与岗位实践的深度融合,为精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科研工作
教研室紧跟临床分子诊断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以病原体基因诊断与治疗为核心研究主线,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形成了鲜明的科研特色。近年来,教研室承担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等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项,科研成果丰硕,为推动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智力支持。